•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上午好!
  • 商法事件与要案

    “e 租宝”事件警示了什么

  • 发表时间:2016-02-27
  • 作者:
  • 来源:金融时报
  • 标签:

      时近年底,互联网金融再起风波。
      12 月 8 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e 租宝”网站以及关联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当日晚间,“e 租宝”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因经营合规问题,公司正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在此期间,网站及线下机构停止推广、发布新产品,亦暂停其他日常业务。
      作为以融资租赁债权交易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e 租宝”成立仅逾一年半时间,即以令人瞠目的成长速度,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一匹“黑马”,至今,其累计投资金额已超过 700 亿元。然而,这样一家成长迅速、规模庞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当即引起业内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e 租宝”究竟怎么了?哪些业务“涉嫌违法”,经营中存在什么“合规问题”?各方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但无论如何,“e 租宝”事件无疑给近两年发展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敲响了警钟。行业内机构能否规范自律发展,投资者是否对风险收益有着清醒认识,相关监管规则能否尽快成型,再次引发各方警醒。
      互联网金融从在国内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高速成长态势,成为传统金融业的重要补充,为实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居民财富管理等作出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这一新生事物难以避免“成长的烦恼”,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尤其是以 P2P 为代表的网络借贷领域,成为风险潜藏地和高发区。今年以来,P2P 借贷平台更是问题不断。据统计,今年前 11 个月,P2P 领域共新增963 家问题平台。对这些问题,有业内报告称,有一些平台是以 P2P 为名,行集资诈骗之实;另有一些则是从传统民间借贷、资金掮客演化而来,以开展 P2P 业务为噱头,主要从事线下资金中介业务,开展大量不规范的借贷、集资业务,极易碰触非法集资底线。
      不管本次“e 租宝”事件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但其都暴露了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在高速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合规问题。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发展,坚守业务底线,合规经营、谨慎经营,无疑是本次事件给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警示之一。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表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明显,但每项业务都要遵守一定的业务边界,否则业务性质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甚至会触及法律底线。比如,在网络借贷领域,平台本身不能搞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以说,对于极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互联网金融而言,要想获得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要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来看,鉴于互联网金融存在越界触碰法律底线、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不完善以及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风险,有关部门进行适度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是亟待健全的重要环节。此为本次“e 租宝”事件的警示之二。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今年 7 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一个框架性文件。《指导意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确立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当然,市场各方也在期待相关的监管细则,以对互联网金融能够进行有效监管,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当然,此次“e 租宝”事件无疑也给参与其中的投资者给予了警示。在市场整体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那些承诺高收益的产品能否长期可持续,其隐藏的风险究竟有多大,都值得投资者仔细考量。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2015 年/12 月/10 日/第 002 版  【作者】:赵洋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
    京ICP备10012170号-14
    E-mail: service@commerciallaw.com.cn
    Copyright©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